【防城港】16岁那年,她偷出自家6杆枪上了十万山
7月20日,在湛江市街道两旁,我们还看到一些倒地的树木,那是今年第4号台风“泰利”掠过之后留下的痕迹。
当日下午,我们来到湛江市赤坎区振兴路振兴大厦——邓从瑞二儿子、税务局干部刘国良的住处。按事先约好的时间,邓从瑞老人很快出现。老人花白头发,国字脸,目光坚毅,行走利索,中气十足,声音洪亮。其举手投足,仍掩不住老兵特有的精神气度。
7月20日下午,记者来到湛江市赤坎区振兴路振兴大厦采访邓从瑞。防城港日报全媒体记者 卢镰太 摄
老人挎着一只五成新的黄色背包,坐定后,背包并未卸下而是拢在身侧。这让人突然想到她在部队当过通信兵,而通信兵的包不离身的。刘国良说:“我老妈这挎包走到哪背到哪。当年,她从部队回地方工作后,天天背着公文包,包上印有‘四野’部队字样;还有军上衣、军裤,可惜多年来几次搬家,都给弄丢了……”
1931年11月10日,邓从瑞出生于防城县那梭乡那梭村湴湖屯。当年,防城属广东辖区。邓姓是当地大姓,邓从瑞一家是当地的大户人家,她的祖辈生活在那梭村隘脚屯(今大屋组),至今祖屋地基仍在,墙基青砖布满青苔,清晰可辨。
邓从瑞的父亲邓智川曾担任过当地中学的高中教师,为人开明务实,善于经营,家业殷实,乐善好施,人缘很好。同时,他也会中医,把脉问诊,拣药治病。后来,邓家迁到湴湖屯,渐渐建起了高墙大院。不久后,再到东兴江平潭吉海边,开办了一家规模很大的盐场,收入相当丰厚。
“1983年清明节前,我带老妈回防城探亲,也回了那梭老家。从老一辈人口中了解到,当年外公开垦的盐田面积很大,站在岸边一眼望不到边。每次收款时,银圆都是用箩筐来挑的。由于地处边境地区,当年匪盗十分猖獗,家里于是购置了枪支,养有家丁,当然还有多名佣人。当时,湴湖屯老家的主房、客房、炮楼、粮库等建筑,仍可辨认,只可惜已大半损毁……”刘国良说,“那次我们到防城时,时任防城县县委书记唐英接待我们。唐英、陈碧和我老妈是江平中学的同班同学,又是一起上山参加游击队的老战友……”
7月25日,邓从瑞的侄外甥邓辉礼带着我们来到了湴湖屯。邓辉礼今年70岁,小时候到过姑婆家,对姑婆家当年的情况颇熟悉。他说,姑婆家占地五六亩,都是砖木结构的房子,印象最深的是围墙高,房子多,其中有一座炮楼特别醒目。但如今所有建筑已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村里其他村民后来修建的楼房。几棵高大的木菠萝树枝干上硕果累累。一棵高大的龙眼树枝干粗壮,一个成年人方可合抱,浓荫如盖,目测有百余年树龄。也许那是唯一的见证者。
记者来到邓从瑞的祖屋,地基仍在,墙基青砖布满青苔,清晰可辨。防城港日报全媒体记者 黄虹源 摄
在村民新房围墙外,杂草密集,林木遮天。我们沿着草径探寻,发现草丛中码放着几堆老砖老瓦。邓辉礼说,这是从姑婆家的老房老墙上拆下来的,是青砖,尺寸为“248”,即青砖规格为两寸厚、4寸宽、8寸长,要比现在常见的红砖大得多,厚实得多。
虽家业厚实,但父亲邓智川只娶一个妻子。邓从瑞上有两个哥哥、3个姐姐,下有一个弟弟一个妹妹,共8兄弟姐妹。无论男孩女孩,父亲都让他们上学读书,接受教育。邓从瑞的一个姐姐还考上了中山大学。当年,父亲在江平潭吉开办盐场,距离江平镇上较近,邓从瑞就到江平读小学初中,她的人生轨迹也因此而彻底改变。
当时江平中学不少老师是中共地下党员。他们在学校组织成立了读书会,向其他教职工和一些学生宣传共产主义思想。邓从瑞就是在这时候接触到了进步思想的。
“1948年3月,江平中学师生突然接到情报:江平中学近来进步师生活动暴露,引起敌人注意,于是地下党组织决定当即组织师生转移,校长宁德汉派人联系游击区要求派人接应,使教职员工和学生共20多人安全离校,进入山区。”这是我们从防城港市委党史办查阅到的有关史料。当年,邓从瑞便是这批进步学生中的一员。邓从瑞回忆说,是骆文旭(音)同志带领她们加入游击队,先后从江平中学出去参加游击队的有上百名老师和同学。
当时,邓从瑞才16岁,虽是个小姑娘,但胆识过人。她不能空手上山,于是带上班上七八个男女同学,趁着黑夜,悄悄地从家里偷出了6支枪。刘国良笑说:“当时十万山游击组织很缺武器,我老妈偷出的6支枪参加队伍,大概相当于‘投名状’吧。”
邓从瑞承认自己“很叛逆,彻底背叛了这个家庭”。
1948年,以原国民党第63军军长张瑞贵为总指挥,组成粤桂南区清剿总指挥部,指挥部先设于湛江市。同年8月,其指挥部迁至钦州。张瑞贵坐镇钦州,指挥两广保安团及地方反动武装向十万大山和六万山两地区实行“肃清平原,围困山区”的疯狂“围剿”。
邓从瑞回忆说,女同志在后方主要做宣传动员工作。男同志参加战斗,有些男同志第一次上战场就壮烈牺牲了。70多年后,她仍记得其中两位战友的名字:邓戴殷、黄中兴(音)。
山上的条件极其艰险。有一次,大家饿得快不行了,好不容易找到一点粮食,刚煮好粥,还没来得及吃上,就听到不远处传来枪声。每个人急忙拿个杯子盛一点粥,马上就走,差一点和敌人碰上。幸好碰到当地村民,经提醒,旋即转身从反方向走。走着走着,半路遇到一条水沟,很深,女同志个子小,体力较弱,不知怎么过。如涉水,要漫过头顶。男同志连忙找来树干树枝,搭“桥”给她们踩着过。
不知走到哪个地方了,敌人又追上来,开着机枪从后面猛烈扫射,子弹“嗖嗖嗖”从耳边飞过。她们一边跑一边躲,脚肿了,也得忍痛被战友搀扶着走。不得停步休息,也不敢停下休息。脚崴了,仍要走,过了河,又躲到丝茅草丛里。脖子被丝茅草叶划开,流了不少血,都不觉得痛。
有一次,邓从瑞的腿摔伤,与队伍失联了。她一个人瘸着脚在那巴村(今属防城区那良镇)的山里走。几天几夜没东西吃,饿得走不动了。幸好遇到瑶族同胞,给她指了方向,并给她喝热水和热粥,这才攒了点力气,接着一边躲一边走,后来找到队伍。
像这样的情形不时发生。因年代久远,加上记忆力有所衰退,邓从瑞的回忆比较跳跃,是片断式的,甚至有些“意识流”,想到哪里就说哪里,具体时间地点难以明确,但许多细节倒是记得相当清晰。
邓从瑞说,当时家里有人参加共产党游击队的,其家庭就被国民党警察派人到家,在门楣上钉上“红牌”,表示这是共产党的家属,是打击、镇压、清剿的对象,所以他们都不敢叫真名实姓,而用化名或代号,她的代号是“八姐”,她还有一个化名叫“苏贞”。后来,还是有警察到她家,逼着她的家人交出邓从瑞。她父亲十分生气地说:“学校是你们办的,我的孩子去你们的学校读书,现在死活都不知道,我不找你们要人,你们还来找我要人?”警察哑口无言,只好作罢。
因当时条件十分艰苦,同时还冒着被杀头的危险,但邓从瑞从未动摇,她说,人要有一种自尊和信念,既然认准了共产党,就跟定共产党,一定要走到底,决不回头。
说到刘镇夏,邓从瑞说,一到部队就认识。1949年5月10日,刘镇夏带着4名警卫员在防城县江山乡鲤鱼江一带执行任务,回途时与一股敌人遭遇,激战和周旋了两个小时后中弹牺牲,年仅28岁,令战友们十分痛惜。邓从瑞回忆说,刘镇夏牺牲很惨烈,牺牲后被敌人割了首级拿到防城街去示众。当时,刘镇夏的妻子平姐(梁平)还在怀孕期间,哭得十分伤心,邓从瑞和其他女战友一起去安慰。
1950年初,国民党第63军军长张瑞贵的小老婆韦秀英,在十万大山聚众暴乱,组织了“粤桂边反共救国会”和“粤桂边反共救国军总指挥部”。韦部与逃窜到边境的白崇禧残部互相配合,负隅顽抗。解放大军势不可当,仅用3个月即完成了十万大山剿匪战斗。在清匪反霸活动中,邓从瑞背着短枪,和女战友们做征粮、宣传发动群众工作。她们举起毛主席和朱总司令的画像,向群众宣传“现在不是民国而是新中国了”。
全国各地解放之初,政府还实行军管制。邓从瑞参加当地的土改工作和从事其他农村工作,曾担任过大直区(今属钦州市)妇女主任。拥有近6年兵龄,直到1953年才真正转地方工作。
值得一提的是1949年前,除邓从瑞一个人,邓家其他老小10多口人,陆续离开老家前往越南,继而移居海外。邓从瑞参加刘镇夏部队后,他的父亲拿出金条,托人从越南进入中国,说无论如何也要将她带出国。来人找到邓从瑞后,邓从瑞坚决不为所动,还将说客痛骂了一顿。自此,她和家人失联30多年。改革开放后,才渐渐联系上,但她的弟弟一直不肯原谅她。
70多年后的今天,邓家后人分别生活在美国、澳大利亚、越南及中国台湾、香港地区,主要从商从教。独自留在国内的邓从瑞,育有一女两子,事业各有所成。
邓从瑞转入地方工作初期,她先后在当时的钦州专区的生产指挥部、农业系统和宣传系统工作,大多数时间都在和农村、农业、农民打交道。
2019年,邓从瑞获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颁发的“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纪念章(正、反面)。
邓从瑞说:“那时候几乎天天都在下乡,到农村去搞运动,组织需要我干什么我就干什么,大家都说我是‘专职运动员’”。直到20世纪50年代末,随着中共湛江地委和合浦地委、湛江专署和合浦专署合并,她才调入湛江税务局工作。
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初,邓从瑞被下放到遂溪附城供销社工作,一待就是10余年。刘国良回忆,自他开始记事起,老妈在家的时间很少,下班后还经常要去开会,很晚才回家,总感觉老妈很忙很忙。
“当时按资历,老妈本来是可以提拔的,但她不愿也不敢多说,老实做人,埋头工作,本本分分当好一名普通干部。而与她同年参加革命的同学、战友,有的当到处级厅级干部。”刘国良说。
受家庭影响,刘国良从不利用父母的人脉寻求个人“进步”。作为60后,上过大专,也算科班出身,明年就要退休了,但他仍只是个科级干部。邓从瑞的大儿子刘国栋,1年前退休,退休前也是税务部门干部。母亲对姐弟仨要求严格,决不允许他们利用她的关系,走后门,求升迁或让家人经商谋利。
改革开放后,邓从瑞得以从遂溪调回湛江地区冶金局工作,直到1991年离休。
邓从瑞的丈夫刘祖武是江苏省靖江人,毕业于当时中央财政部主办的扬州财经学校(现为国家税务总局扬州税务干部培训中心),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批财税专业科班人员之一,也是20世纪80年代第一批国家高级经济师和注册会计师之一。
1953年的夏天,刘祖武曾写下决心书:坚决服从组织安排,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为新中国的财税工作贡献力量。怀揣着满腔报国热情,刘祖武从靖江老家出发,一路步行、搭车、坐船,迎着尘土、风浪,辗转数千里,历时一个多星期终于抵达湛江,此后便一直在财税部门工作。
1959年,邓从瑞刚到湛江没多久,因工作在同一个系统,又经人介绍,她和刘祖武相识并结婚。两颗赤红的心在异乡从此相互有了依靠,家族有了延续,家风也有了传承。
几年前,邓从瑞的孙子刘镇玮在澳大利亚悉尼留学了5年,借宿在其表姑家。表姑自己开有公司,希望他毕业后留在澳大利亚发展。但刘镇玮放弃了这个机会和丰厚待遇,毅然回国,回到家乡工作,回到奶奶身边。刘国良说,儿子从小听着祖辈的革命故事长大,骨子里深深烙刻着家国情怀,很大程度上是他选择回到祖国的原因。
邓从瑞16岁参加游击队。在中华民族危亡之际,她的家族里也有从军报国甚至为国捐躯的兄长。她的堂兄邓从凯毕业于当时的广东航空学校。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邓从凯在广州及韶关、南雄等地与日寇空战数十次,击落敌机3架。1939年又在山西南郑上空击落敌机1架,同年11月4日在四川仁寿县上空击中敌酋奥田大佐机座,后因奋力追击敌机,被敌机炮火击中,当空阵亡,为国捐躯,牺牲时年仅26岁。堂兄邓从镇,是黄埔军校第五期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毕业生,历任排长、连长、防城县自卫团副中队长等职务。还有一位堂兄,亦即邓辉礼的祖父邓从儒,也上过黄埔军校,但因病无法完成学业,只能中途弃学回家。
邓从瑞的后辈,也同样延续了立志报国的精神。邓文邦和邓文雅两个曾外孙辈在2021年分别考取了国防科技大学的博士研究生和硕士研究生,在新时代为国家和军队现代化建设事业作新的贡献。
“老妈经常向子女讲以前参加革命以及在农村工作的故事,也常常教育我们:无数的革命先烈流血牺牲才换来今天的新中国,才有了如今和平稳定的生活,你们一定要做正直的人,好好工作,不能犯错误。”邓从瑞女儿刘少芳说。
邓从瑞生活十分节俭。“一把老藤椅,她用了30多年。藤条断了用绳子绑,绑着绑着又能用几年。绳子绑不了就用纸壳垫,垫着垫着又用几年。”刘国良说,儿女有时看不过去想让她扔了买新的,反而会被她“呵斥”。
节俭是这名老兵的倔强。有一次,刘国良看见她穿了一双后跟都磨没了的拖鞋,忍不住叫她换,她说:“还能穿为什么要换?我们以前上山打游击时一双正经的鞋都没有,只有用草藤编鞋,山上的石头那么尖。现在生活好了就可以浪费了?”儿子拗不过她,只好作罢。她的节俭,我们当面见识过——席间吃了一半的包子,离席前还要打包带走。因为吃过苦、挨过饿,所以她倍加珍惜。
这名老兵也很“逞能”。至今她坚持一个人居住,自己做饭。儿女要给她请保姆,她拒绝:“我现在还很硬朗,自己干得了活,没有这个必要,等我哪天真的走不动了再请也不迟。”
参加游击队前,邓从瑞有一个佣人,名叫唐芝莲,是防城大菉人。邓从瑞和她的姐妹都叫唐芝莲十三姐,十三姐长邓从瑞8岁。唐芝莲和邓家姐妹相处甚为融洽亲密。
十三姐有个小儿子叫赖贵营,今年60岁,现在防城区江山镇新基村佳碧屯生活,他们这一辈叫邓从瑞“八姨”。
7月5日,赖贵营开车带着老婆和女儿,还带了菠萝蜜等特产专程去湛江看望邓从瑞。得知赖贵营买了小汽车,家里盖起了两层楼房,家乡发展得越来越好,她一个劲儿地笑着说:“好,真好!以前吃不饱饭,如今住上楼房开上车,过上了好日子。”
赖贵营一家日子曾经过得很窘迫。记得他第一次去湛江邓从瑞家的时候是1980年,那时他才17岁,跟着老妈一起换了几趟车才到。
1949年前,邓从瑞的家人陆续离开老家移居海外,她和留在老家的十三姐不久后便也失去了联系。工作之余,邓从瑞多方打听十三姐的下落,未果。心里总想着十三姐,不知道她过得好不好。
“我老妈以前会偶尔跟我讲起邓家的事情,讲她和八姨的感情最好,还说起过帮助八姨从家里偷枪上山打游击的事。”赖贵营说。
新中国成立后,十三姐曾回过潭吉邓家,可彼时已经人去楼空,她很想念邓从瑞。那个年代,既没电话也没有联系方式,想要在茫茫人海中找到失联的故友不知有多难。但皇天不负有心人,几经辗转,时隔多年后邓从瑞和十三姐终于重新取得联系。
邓从瑞很节俭,对自己很“吝啬”,而对家乡的亲人却很慷慨。赖贵营回忆,从20世纪80年代起,她们俩的联系就多起来了。邓从瑞知道十三姐家里过得拮据,虽然当时的工资每月只有四五十元钱,但每次见面都会塞给她一些钱,多的时候会给二十多元甚至三十多元,有时还会通过邮局给她汇款、寄衣物。
“我只上到初中就不读书了,出来打零工。八姨得知后,就把我介绍到当时的湛江第八工程队做工,我在那里干了三四年。”赖贵营说。
邓从瑞几十年来一直心系家乡,挂念着家乡的亲人。邓辉礼说,家乡很多亲人都知道湛江有位老姑婆,每次有家乡的人去看望她,她都很热情很开心。
7月20日那天,邓从瑞从她那只五成新的黄背包掏出了5000元钱塞到邓辉礼手中,请他代为转交,用于修建家乡的邓氏祠堂。刘国良说,她很热衷于家乡家族的事情,前不久才捐了8000元。
离休后的一二十年,由于体力尚好,邓从瑞积极参加湛江市老游击战士联谊会的各种公益活动和社区的文体活动。如今,已是鲐背之年的邓从瑞,每天依然坚持读书看报,时刻关心着国家大事。她说:“习近平总书记领导得好啊,带领全国人民脱了贫,带着大家都过上了好日子!”
(本文图片除署名外均由受访者提供)